2月25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百度校园品牌部、公关部共同牵头促成的“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创新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作为学界代表参与了研讨会。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联播编辑部郭俊义、经济日报资深记者艾芳作为媒介代表在会上参与了研讨。校园品牌总监张高博士、商业分析部总监杨骏以及商业分析部高级产品经理兼资深分析师杨敏等嘉宾作为百度方代表参与了研讨会。
据了解,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晚间新闻》推出“据说春运”特别节目,首次采用百度地图LBS定位的可视化大数据,让受众通过电视屏幕了解到了一个春运期间更为真实的中国,这也引起了学界对中国电视新闻创新和大数据可视化的热议。因此,学界、新闻界和业界代表共聚中国人民大学,探讨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倪宁教授在致开幕词时指出,大数据与新闻传播的关系,特别是大数据如何与校园结合起来,对于新闻传播的意义,有很高的价值。
在此次研讨会上,郭俊义作为央视“据说春运”节目的负责人,分享了央视制作据说春运、据说春节专题的感悟:“大数据小故事,就是把大数据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央视在专题中把一些有趣的感人的新闻性强的故事,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把故事和数据结合起来。另外,郭俊义表示,希望央视能与百度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挖掘出大数据背后更多的故事,全面打造“大数据,小故事”的新闻传播品牌。
此外,众位新闻界的专家在此次研讨会中,还重点讨论了大数据应该如何为新闻媒体所用、大数据将为新闻发展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对此,陈力丹教授表示,百度与央视合作的节目,不仅能够精确把握各种事项的发展,更是新闻竞争的巨大驱动力。他还主张新闻游戏化,用大数据做支撑,推动四维模式新闻的发展;黄升民教授认为,大数据能够变复杂为简单,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令新闻报道更加真实,主张将大数据的应用推广来去,不仅用于商业,更应用于社会服务、政府服务等主流服务上去;而陆地教授则表示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宏观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研究方法,不仅是一种系统信息,更是一种信息系统,全面阐释了大数据的真实内涵。

这种强强联合的创新尝试的确给新闻界注入了新的动力,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举例道:“彭博经常将数据案例直接用于报道新闻,挖掘数据再解读出相关关系来。比如说中国跟印度的国家发展情况对比,彭博找到了十年前关于印度农村居民的信息和中国农村居民的信息,中国农村居民在十年以后已经少了1亿多,接近2亿,原因是都已经迁入到了城市,而印度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在很多方面,数据解读的视角更有说服力。大数据能够解读出事物的相关关系以及因果关系。”
在学界看来,大数据与新闻传播的融合,不仅是一种形态创新,更是新闻生产的创新,大数据的应用让新闻从业者能够找到更贴近用户的话题,通过互动、共享等手段推动融媒的发展。喻国明教授指出,大数据刚刚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的时候,一定要顺势而为,跟人的需求、认识行为逻辑等相关。在和新闻媒介相结合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数据专家全面解读新闻媒介自身的传播逻辑、传播规则、传播样式等特点,了解新闻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需求,知道在哪些点上可以嵌入大数据的服务和大数据的呈现。
百度校园品牌总监张高博士认为,大数据和新闻传播创新一定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大数据原本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词汇,也许很多民众都不太了解,但这样一个专业词汇却在电视媒体上带来了如此大的影响力,这背后大数据和新闻传播的创新结合将是一个非常有探索价值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