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北斗 光彩中国”为核心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今日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原总参测绘导航局局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顾问袁树友为大家作报告。从北斗市场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北斗市场及产业化发展思路、政策和相应法规,对北斗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袁顾问的报告文字实录: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北斗卫星有关政策思考建议谈点自己的看法,可能是一己之见,也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去年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运行,国内外高度重视,普遍认为为北斗系统全面应用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各类媒体、协会、行业甚至政府部门的持续跟进,当前国内导航领域炙手可热。特别是今年8月8号,国务院[2013]32号文件,《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有一句话,这个文件的出台,可以说从国家层面真正吹响了推动北斗应用、拉动产业发展的进军号,提振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在实践中,我觉得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与系统建设大投入、大步伐相比,北斗产业及规范应用尚显得薄弱,颤悠化不足、用户群不多、规模不够大、效益不明显已形成整个系统实际发展的短板。
当前,无论是建设者,还是管理者,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行业协会,都迫切需要研究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症节、顶层统筹规划、创新应用发展、从国家政策层面下功夫、求突破、打基础、谋发展。我今天主要讲三方面内容:一、对问题的分析。二、思考。三、建议。
一、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市场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北斗建设十几年来,总体运行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去年我们国家有些部委、有些政府部门出台了文件,在推动北斗应用,总的来讲形势很好。但是有些问题还是不能忽视的,我归纳了四方面问题:一是市场体系有点“散”。二是产业规划有点“乱”。三是发展起点有点“低”。四是功能发挥有点“弱”。
一是市场体系有点“散”。面临着整个体系不完善、市场推动乏力的潜在风险,盲目跟风企业多、深入研究想真正推动北斗发展的少;盯着眼前、各自为战的企业多。另外,大小城市都要上、大小公司都在投,争夺资源搞重复建设,产品不成体系,应用不成规模,有技术没用户、有用户没资质、有产品没市场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是产业规划有点“乱”。与我国众多新兴产业类似,发展初期政出多门、各搞一套,国家发展北斗产业各项政策尚未到位,各级政府迅速的建产业云、搞开发区,伴之以各种各样的战略合作,炒概念的多,搞实业的少,鱼龙混杂。有些企业借助北斗之名以达到自身利益,由于顶层规划不够,市场分析不足,持续发展乏力,两三年过去了,仍然起色不大,也可以说现在真正搞北斗的盈利的企业也不是很多。
三是发展起点有点“低”。目前来讲,北斗卫星导航市场,研究创新应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真正助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比较少,搞金融风险投资、在资本市场上搞虚拟经济的比较多,低水平重复、解决实际问题的少,搞形象工程,争取资金的多。多数茶叶园以及企业能想到的就是搞检测认证、入网注册、资源垄断等等,而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地缘优势来承担国家战略改革试点等任务,致力于创新应用模式,做大本行业应用规模,利用国家政策优势,推动北斗快速发展。
四是功能发挥有点“弱”。当前在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水文测报等方面北斗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与北斗应用的功能特色来看,整体还是处于“弱”势,特别事关国家经济命脉安全的行业,如电力、金融、通信、铁路等重要领域还没有大规模推广应用。就导航、定位、授时功能的耽搁设备独立运用多,而与地理信息、移动通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技术融合,构建全国位置服务一张网等方面研究较少,高精度、高动态等高端导航融合应用迫切需要关注渝开发。
以上四方面问题可能不一定很全面,也不一定很确切,但是我觉得反映了一种趋势,影响一种导向,政府也好,企业也好,都应该高度关注和重视。
二、对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发展有关政策机制的思考
总的来讲,总的思路:统筹规划、强化管理,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示范引领、协调发展。
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统一协调机制,规范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应用,加强技术攻关。
(一)统一协调机制
应该进一步发挥我国优势,在充分了解美国等国外先进PNT体系建设发展基础上,研究设计适合中国特色的导航定位时频体系。八建立高层强效有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国情的协调机制,应尽快筹划国家层面的中国导航定位时频领导小组,统筹卫星导航建设、应用发展,全面负责中国导航定位时频体系建设管理工作。国家要制定一部全面的中国导航定位时频法规,适时以国家颁布白皮书和主席令形式,发布北斗应用方针政策,为中国导航定位时频体系的管理、应用、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导。我们现在立法工作还是很落后的。各部门各地区再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统筹规划国家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技产业化,研究决策卫星导航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方针战略,在集中统一领导下有序的开展工作。
(二)规范产业发展
一是出台产业政策,要在政府层面将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落实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中,坚持政策导向,加大资金投入,聚集优秀人才,全面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在行业层面要制定、推行北斗产业的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及统一接口协议,规范北斗终端生产、应用、接入服务等环节,健全产品检测认证机制,完善北斗终端研制生产和销售的准入制度,降低企业准入门槛,采取“宽进严管”措施,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促进北斗系统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二是合理产业布局,应由政府牵头,实施全国战略布局,规范北斗产业园区建设,组建北斗产业联盟,实现强强联合,形成实力雄厚、发展稳定的北斗国家队,通过优惠政策、资金投入、资源整合、聚合人才,形成产学研用一体,不断发展壮大北斗产业。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条件好、产品优、有发展后劲的企业,优化成熟企业,淘汰不良企业,避免低水平重复和恶性竞争。三是健全产业链,现在已经有了这么一个产业链,要向集成应用、导航软件、检测认证、导航图供应的横向关联模式拓展,以满足需求、扩大应用、开拓行业为主线,实现北斗卫星导航效益最大化。
(三)引领示范应用
基于位置的服务是人们永恒的需求,一是推动北斗与国家经济命脉行业结合应用,各级政府和各个行业应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认真分析查找本行业使用国外系统的安全隐患,出台指导意见,采取“先限后禁、有效兼容、以我为主、安全可靠”的措施,逐渐转向使用北斗卫星。二是推动北斗与节能减排监测监控结合应用,利用北斗实时短报文与位置报告功能,与移动通信、传感预测结合。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排碳、排污监测。三是推动北斗与防灾减灾结合,结合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在全国地震、泥石流等灾害高发地区构建实时的测量监测网,构建全国监测预报网络。四是推动北斗与大众日常生活结合,构建平安社会已从单纯位置信息向关注提供位置服务转变。要发挥北斗两种体制融合的优势,通过开发增值服务,提供便捷的服务。五是推动北斗走向国际应用,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走向国际,参与全球竞争,注定是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首先,国家必须大力扶持国内北斗优秀企业,让其发展壮大,初步具备国际服务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其次是从东南亚地区、周边友好国家开始,逐步推动国际市场布局,宣传北斗应用特色及经济效益,搞好国际应用典型示范,最后逐步向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拓展,推动北斗全球应用,与其他导航系统共同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四)加强技术攻关
一是通过多系统增强建设,不断提升北斗的服务能力,加紧实施北斗二号地基增强、广域增强系统建设。二是改进RDSS载荷设计,研究论证全网星座搭载RDSS载荷方案,逐步实现RDSS大容量、高精度的全球服务。三是要推进卫星导航终端芯片、模块等元器件国产化进程,研制体积小、功耗低、多用途、板卡式用户机,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好的终端服务。
三、几点建议
三点建议:提高共识,加强统筹,创新应用。
(一)提高共识
一是充分认识使用独立自主导航系统的重要意义,北斗是我国独立自主、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标志性创新成果,这一成果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中国自信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珍惜、爱护、用好这一成果。北斗虽然起步晚,跟国外有差距,虽然产业化规模还不够,但是我们还是要充分的认识到要扶持、使用我们独立自主的系统,要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二是充分认清北斗导航体制的特色优势,两种体制的特色优势为国际卫星导航提供了新的卫星导航标准,对整个导航界来说,都是一个从理论创新角度重新认识北斗、研究北斗、应用北斗的过程。三是充分认清依赖国外系统的潜在危害。对于关系国家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不管国外系统多么完善无缺,免费使用政策多么诱人,但也不能永久依赖别人,不要忘了他的“区域关闭、有效欺骗”的利剑永远悬在你头上,
(二)加强统筹
要把北斗列入国家统筹建设规划,以需求牵引应用,市场推动产业,产业促进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驱动。从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上统;从芯片模块、接口协议上统,从典型示范、行业应用上统,从管理体制、政府主导上统,从产业规划、市场体系上统。
(三)创新应用
一是要深化专业特色应用研究,但对导航应用的高端市场开发尚是空白。二是开展综合集成应用研究。三是加强基础应用研究,要整合各省市CORS系统和大陆构造环境间腠网,打造全国高精度位置服务网,率先在重点城市、重点地区实现米级、亚米级甚至毫米级服务。要建立服务性能检测网系统,实现干扰信号的实时检测和快速定位,及时发现系统可用性信息,提高预知预报能力。要加大技术基础研究工作,构建导航产业政策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体系,切实让北斗尽快地服务国内外,切实让北斗成长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切实让北斗持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
我就从以上三方面讲讲自己的看法,不合适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此为报告人现场发言速记记录,未经报告人本人审核。)